張家界新聞網(wǎng)7月26日訊 (通訊員 范榮 王俊霖) 近日,吉首大學外國語學院暑期三下鄉(xiāng)實踐團來到了張家界市永定區(qū)三家館鄉(xiāng)的莓茶種植基地和加工中心,進行參觀學習。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團隊志愿者們走訪了村莓茶基地、莓茶加工產、村電子商務綜合合作中心等地,并親自體驗采摘莓茶,隨后將所采摘的莓茶送到了莓茶生產加工基地加工,近距離了解莓茶殺青、揉捻、涼青、烘干、包裝等11道工藝步驟?;刎撠熑烁嬖V志愿者們,莓茶分芽尖、藤芽、嫩葉、大葉、老葉等,其中芽尖生產出來的莓茶品質最高,并且在采摘后的5小時內必須處理加工。
經(jīng)了解,基地的莓茶銷售方式以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線上方式為主。在生產環(huán)節(jié)、運輸環(huán)節(jié)、產品宣傳、經(jīng)營管理、運營銷售和政策支撐等方面有一套相對完整成熟的經(jīng)營模式。在三家館鄉(xiāng),靠種植生產銷售莓茶產業(yè)過上好日子的農戶越來越多,莓茶正成為這些農戶的“致富茶”??匆姴柁r們頭戴草帽,頂著烈日穿梭在茶樹間采摘新芽,志愿者劉美諾說:“莓茶的種植、采摘和加工聽起來很容易,但是過程很累很苦,所以每一份農產品都十分珍貴!”
走訪結束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希望以后有機會利用自己外語學科的專業(yè)優(yōu)勢,將莓茶銷售到國外,助力鄉(xiāng)村振興,聚焦扶貧產業(yè),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