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管是在保修期還是過了保修期的手機,最常見的維修動作就是更換主板或者屏幕。而更換的主板或者屏幕會是新的嗎?消費者擔心廠家把返修的主板重新維修后,再 換到自己的手機上。西直門三星維修中心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無法回答,因為更換的主板都是從三星出廠,是新的還是舊的,他們也無法得知。
黃東也證實了這一情況。“廠家從來不會寫明‘更換新的主板’,因為主板有很大可能是返修的主板重新修完之后的。這是行業(yè)內公開不對外的規(guī)則。
捆綁維修,把風險嫁接在消費者身上
智能手機維修被很多消費者詬病的一點是:無法做到哪一部分損壞就針對性地維修哪一部分,而是”一處壞全部換“的修理方式。例如,智能手機的液晶屏幕由兩部分合成,觸摸屏和上面的玻璃蓋板,如果僅僅是玻璃壓碎了、觸摸屏沒有壞,售后維修人員也會要求整體更換。
黃東解釋了原因:“如果兩者分開維修,就勢必要將合辦的液晶屏拆開,在這個過程中,玻璃蓋板是有可能被拆碎的。如果你的觸摸屏壞了,售后就僅僅收你維修觸摸屏的錢,此時若維修時玻璃蓋板不小心拆碎的話,售后就得自己賠錢了。”
同 樣的情況還有之前提到的王亮花了240元更換的手機尾插接口。“同樣一個尾插,可以用在高端機、中端機、低端機上,低端機可能收費50元,中端機收 100,高端機就有可能收300。這是因為高端機的尾插有可能需要焊接在主板上,這樣一來維修的風險就比較大。此時很可能是尾插60元,加上240元的電 路主板焊接的錢。
可是我們不禁要問,售后維修人員因為自身技術原因造成的維修風險,為什么要讓消費者來承擔?這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修理方式,勢必會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
標準缺位刺痛公眾神經
誰來治理維修行業(yè)潛規(guī)則
手機售后維修不合理的狀況,不僅讓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也會讓手機廠商的品牌形象受損。
在 電子產品高度同質化的當下,優(yōu)化使用體驗、培養(yǎng)品牌忠誠是出奇制勝的法寶。畢竟,大多數(shù)消費者在選擇品牌時,因服務優(yōu)良而帶來的信任感會是一項重要的考 量。反之可以說,如果消費者對售后維修的不滿不解決,不合理的售后服務不改善,品牌很可能會被淘汰,即使現(xiàn)在如日中天。已經有很多前車之鑒證明了互聯(lián)網時 代,巨星隕落的速度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快。
因此,手機廠商應該要負起大部分的責任。當務之急是要加大對授權維修網點的管理。售后維修各種”坑爹“行為頻發(fā),顯示出手機維修行業(yè)標準缺失,需要手機廠商不斷完善自身的售后服務政策,為授權維修中心制定統(tǒng)一的服務流程。
其次手機維修暴利的根源在于維修及零件定價不透明。黃東表示,有些品牌手機更換零件的價格是由區(qū)域內幾家大的售后網點一起協(xié)商制定的,為了自身利益自然會抬高價格。這也需要手機廠商制定一個透明的價格體系,并將定價機制向消費者說明,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
再次,手機售后服務跟不上也映襯出這個行業(yè)的進入門檻較低,一些從業(yè)者短時間的培訓就能匆忙上崗,如何保證手機的維修質量?因此手機廠商還應該注重對售后維修人員資質的審核,甚至長期提供技術培訓。
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加強手機維修行業(yè)監(jiān)管制度的建設,制定相關的行業(yè)標準與規(guī)范,加強行業(yè)的監(jiān)管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