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色诱少妇高清无码在线观看_91熟女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爽爽爽不卡不卡_精品极品国产哟在线观看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高潮AV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八旬老母日夜縫補(bǔ)賣舊貨 替病逝兒子還債

2015-12-03 14:45:00  來源:遼沈晚報  作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八旬老母日夜縫補(bǔ)賣舊貨 替病逝兒子還債

      兒子患病3年,去世后扔下了治病欠下的十余萬元債務(wù)。

      80多歲的老母對親屬說,人得講誠信,兒子欠下的治病錢她來還。老人省吃儉用,每日穿針走線縫制小墊、棉被,為的是周末拉到集市上賣掉。

      一年來,老人已還債萬余元。但面對巨額債務(wù),自己去日不多,夢想能還上全部欠債,不能臨走坑了親戚。

      幾年來,老人沒買過一兩肉,沒吃過一條魚,每天縫小墊到午夜,可100個才賣10元錢。

      3點(diǎn)起床騎兩小時三輪去賣貨

      她是舊貨市市場城里最年長的

      11月28日,周六,早7時許,83歲的劉素梅來到遼陽太陽河區(qū)徐往子舊物市場,開始一天的工作。她將塑料皮蒙在攤位上,把幾天來就縫制的小墊全都擺在上面,她最大的愿望是早點(diǎn)兒把這些將賣出去。

      所謂小墊,就是生產(chǎn)車間用來擦拭機(jī)床油漬的抹布,一個能賣一角錢,而縫制10個才能賣1元錢,“關(guān)鍵是,現(xiàn)在這么便宜的東西也不好賣”。棉被,是用來賣售給水果商販蒙水果的。

      市場內(nèi)的一間倉庫里還堆著她以前沒賣售出去的陳貨,倉庫是市場免費(fèi)提供給她的,免去了她來回搬運(yùn)之苦,“我家到這里有十來公里遠(yuǎn),騎三輪車要兩2個多小時”。

      說她騎,倒不如說是推。

      凌晨3時,劉素梅起床,洗漱后草草地對付一口飯,然后將剩下的飯和咸菜盛進(jìn)保溫桶,“現(xiàn)在天氣冷了,到了中午勉強(qiáng)能吃”。

      三個包裹,里面裝的都是近幾天新縫制的棉被和小墊,裝好車三輪車就從家出發(fā)了,這時間剛好4時,很誰多人還沉浸在夢鄉(xiāng)呢。

      老人家緊臨太子河,天仍然黑黑的,走出平房區(qū),奔向新運(yùn)大橋,“那里有燈光了,好走一些”,可街上依然很難看到行人。

      近一段時間,三輪車的左側(cè)車軸有些緊,老人騎上之后無法控制車的平衡,無奈只能推行,“修過,可還是那樣,唉,我騎車也不比走快,走就走吧”。

      也有人問她,這么大年紀(jì)干嗎還這么辛苦,她很少作答,但她是市場內(nèi)最年長的人,倒是不爭的事實。

      兒子患嚴(yán)重的肝病

      3年后離世欠下十余萬元

      中午時分,氣溫略有回升,在-5℃左右,劉素梅拿出保溫桶,坐在攤位邊吃了起來,依然是與凌晨吃的一樣。

      天冷了,生意難做,一名顧客買了七床棉被,劉素梅笑得合不攏嘴,“總算是開張了”,隨后,她將70元折好塞進(jìn)隨身的布袋中。

      “今天算是好的,一天只賣個二三十元是常事”,劉素梅并沒有因收入少、天氣冷而放棄出攤的想法,“我必須來啊,家庭條件不允許啊”,相熟的幾位攤主知道劉素梅的家事,但除了表示同情以外,也都力不從心。

      劉素梅不愿意提過去的傷心事,如果這些都沒發(fā)生,她也會像其他老人一樣安度晚年。

      5年前,不到50歲的老兒子日見消瘦,體乏無力,到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患上了很嚴(yán)重的肝病。

      從此,劉素梅承擔(dān)起了護(hù)理兒子的重任。兒子,經(jīng)常莫名出現(xiàn)吐血等癥狀,病情反復(fù),看著病床上的深受病痛折磨的兒子,做父親的恨不能替兒子承受。

      堅持了3年,去年11月兒子還是走了,劉素梅也堅持了3年,“我每天就像在黑夜里度過一樣”。

      由于兒子沒有醫(yī)保,治療費(fèi)病費(fèi)全部自理,“輸血老貴了”,不僅花光了母子倆的積蓄,還欠下了十余萬元的外債。

      靠縫小墊棉被還債

      擔(dān)心到“走”那一天也還不完

      為了給兒子兒治病,老人只能在自己身上省勒,常常饅頭就咸菜,擠出時間縫些小墊、棉被類的東西拿到舊物市場賣。

      兒子走了,讓劉素梅倒少了一分牽掛,她開始可以專一門兒心思心縫紉,縫紉好早點(diǎn)把那十余萬元的外債還上。

      坐在火炕火坑上縫制小墊,成了老人唯一能創(chuàng)收的方式途徑。瘦弱的手,老了的雙眼,一針一線憑的都是感覺,但從老人手藝不難看出,年輕時絕對是巧婦。

      老人用來縫制小墊的原料大都是親戚鄰居們用過的舊床單、被罩,經(jīng)她加工還能賣些錢。

      老人的故事不但感染了身邊的人,遼陽第五人民醫(yī)院的愛心團(tuán)隊得知她的情況后,買來了米面油以及過冬的煤。

      這些更令劉素梅感動,她覺得更有奔頭了,一定要把欠下的錢還完。

      老人有些迷惘,望著頂棚頂蓬,早已淚流滿面,畢竟自己已經(jīng)83歲了,擔(dān)心自到己離去的那一天因還不上欠債,會遭到親屬記恨。

      想到逝去的兒子,老人哭出了聲。

      對話:

      我要沒了,這間小平房動遷不知道夠不夠頂債啊。

      遼沈晚報記者:您現(xiàn)在還有多少外債?

      劉素梅:一年來,還了1萬元債。還欠我妹妹6萬,欠外甥女5萬,欠侄女2萬,都是實在親戚,我兒有病時大家伸手救命,誰承想他還死了。

      遼沈晚報記者:您這么大歲數(shù)了,剩下這13萬元什么時候能還完???

      劉素梅:我也沒別的能耐,慢慢還唄,要是我沒了,那把我親戚都坑了,最好全都還上我再死。

      遼沈晚報記者:你這一年怎么攢下1萬元的?

      劉素梅:我每月有1500元退休金,再有就是在舊物市場賣些小墊的收入,好幾年沒買過一兩肉,沒吃過一條魚。

      遼沈晚報記者:您兒子欠下的錢應(yīng)該由他媳婦來還???

      劉素梅:我兒子是在離婚之后得的病,媳婦帶著孫女改嫁了。兒子治病欠錢只能由我來還啊。我和親屬說了,我要沒了,這間小平房動遷不知道夠不夠頂債啊。



    返回欄目[責(zé)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

舉報此信息
進(jìn)入張家界新聞網(wǎng)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