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新聞網(wǎng)7月29日訊 (通訊員 蔣獻輝) 7月28日,張家界市公安消防支隊授予武陵源區(qū)森林公園中隊戰(zhàn)士湯立康三等功。讓我們把時光拉回到10天前。
“妹妹要過河,哪個來背我唷……”7月18日,武陵源區(qū)森林公園百丈峽插旗峪村,就發(fā)生了這真實的一幕,不過這次兵哥哥背的不是妹妹,而是被洪水圍困的8名老少群眾。
“我們被洪水圍住了,這兒有一個生病的老人,你們快來救人!” 17時40分,百丈峽插旗峪村有一名身體不便的老人被洪水圍困。接警后,武陵源大隊第一時間調動森林公園中隊1臺搶險救援消防車,7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
17時54分,救援人員到達抵達現(xiàn)場,因突降暴雨河水暴漲,將村民平時搭建過身的簡易橋沖毀。人生地不熟,指揮員一面迅速聯(lián)系附近當?shù)厝藛T、村委會、當?shù)嘏沙鏊幻娆F(xiàn)場詢情,了解到離現(xiàn)場較遠處有另一處橋梁可以過河。救援小組攜帶著裝備,冒著大雨馬不停蹄向另一橋梁前進。
山路本來不寬,過橋后是一條羊腸小道,左邊是大山,右邊是湍急的河流,抵達小道盡頭后是一條小溪,誰知小木橋早被洪水沖毀,而原來不足1米寬的小溪變成2米有余,且水流湍急,兩岸塌方嚴重。而官兵發(fā)現(xiàn),被困人員共8人,不僅只1名老人,還有1名小孩和6名成年人。
山區(qū)雨天夜色上來得早,如果不搶在天黑之前,天黑以后救援難度會更大。指導員決定就地選擇一處較窄處強渡,救援工具就只有平時訓練的10米拉梯和繩索。
沒有絲毫耽擱,一名戰(zhàn)士最前面提起拉梯,三人在后面固定,慢慢向前推進,一座救命橋就這樣快速搭成。
橋下是咆哮下泄的激流,平時平衡木、拉梯訓練,在消防官兵眼中是小兒科,可在普通群眾來說就有點高難度,這座救命橋搖搖晃晃顯得多么單??!
“我是班長我先上!”作為中隊的副班長,湯立康主動請纓,只見他三步并做兩步,輕輕巧巧就跨過拉梯去。
“老人家,您身體有病,我背著您過河!”過激流后,他首先弓下身體,老人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趴在湯立康結實的背上。加了一個人百十來斤的重量,湯立康可不敢大意,拉梯空間只有一尺來寬,他一步一步邁得相當沉穩(wěn)。
將老人背過河后,官兵發(fā)現(xiàn)小溪上面被流水沖刷,開始有石頭滾下。湯立康不下火線,反而加快了來回穿越的進度。
一個小姑娘被湯立康抱著過來。輪到幾名年輕女人,她們一時放不下情面讓一個陌生的男人背,湯立康操著常德話開玩笑,“莫怕丑,你就當我是你的兄弟,趕快點,天快黑了,回去的路還蠻遠呢!”
來來回回16趟, 8名被困人員或背或牽,18時45分,當最后一名被困人員被背過對岸時,湯立康幾乎筋疲力盡,一下癱坐在泥土中。
大雨一直在下,大霧彌漫,天黑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