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色诱少妇高清无码在线观看_91熟女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爽爽爽不卡不卡_精品极品国产哟在线观看_精品无码一区二区高潮AV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國際 > 國內

來,一起看看湘西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畫卷

2021-11-04 22:06: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新華社長沙11月4日電 題:來,一起看看湘西鄉(xiāng)村振興的新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周勉 張玉潔

    湘西是知名作家筆下的秀美山鄉(xiāng),而武陵山片區(qū)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懷化等地,也是擺脫絕對貧困后人們邁開鄉(xiāng)村振興步伐的“新賽場”。

    深秋時節(jié),記者走進“大湘西”地區(qū),探訪這里的新變化、新氣象,聆聽鄉(xiāng)村振興事業(yè)給這片詩意土地帶來的美麗新故事。

    產業(yè)“美”在有奔頭

    湘渝邊陲,清澈靜謐的酉水河緩緩流淌;酉水兩岸,漫山遍野的臍橙樹郁郁蔥蔥。驅車行駛在湘西州龍山縣里耶鎮(zhèn)比耳村,一片柑香氤氳。

    果園里,50歲的村民石宗學正忙著檢測臍橙含糖量。和大多數村民一樣,他從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臍橙,卻困于落后的種植方式和群山的阻隔。

    精準扶貧實施后,村里修道路、提品質、搞電商、成立臍橙專業(yè)合作社,石宗學入社后,35畝臍橙為他帶來至少13萬元年收入。2019年,他順利脫貧。

    脫貧后,石宗學又有了新奔頭——

    今年,村里把全長9.6公里的村道改造升級,并取名“比耳村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路”。原本3.5米寬的路面加寬到5.5米,增加了部分錯車道,改善了路面。

    “這樣大貨車就能開到果園下,一臺運貨量能抵過去好幾臺。運輸成本降了,每斤果子可以多賺兩毛錢。”石宗學正盤算著明年把種植規(guī)模擴大到50畝。

    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為要;產業(yè)發(fā)展,交通為先。近年來,湘西州持續(xù)優(yōu)化農村交通環(huán)境,2020年6月底,實現了自然村“組組通”,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交通改善有效推動現代農業(yè)、工業(yè)等轉型升級。

    路通則興。2020年起,湘西州開始實施農業(yè)產業(yè)園區(qū)化、規(guī)?;瘧?zhàn)略,逐步改善過去產業(yè)布局零散、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當年,全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一萬元。

    文化“美”在有生機

    張家界市桑植縣馬合口白族鄉(xiāng)梭子丘村,有一條白族風情老街,街道兩旁特色民居林立,墻上繪著山水花鳥畫作。2017年7月老街竣工后,游客人數明顯增加,中斷多年的“逢九”趕集習俗也重新得以延續(xù)。

    “旦旦白族刺繡”工坊里,32歲的覃曼麗正一針一線地教學員研習刺繡。盡管有聽力障礙,但覃曼麗2017年在村里辦起白族刺繡培訓班,至今已培訓3000多名當地婦女。二樓展廳里,數百幅精美刺繡吸引游人駐足觀賞,不少游客挑選到心儀的作品后,爽快付錢。

    “刺繡讓我的人生出彩,希望有更多白族女性和我一樣通過傳承民族文化改變人生?!瘪愓f。

    大湘西是湖南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qū),民族文化深入人心。鄉(xiāng)村振興中,淳樸的文化情感,化作奔向美好生活的原動力。

    位于龍山縣苗兒灘鎮(zhèn)的惹巴拉景區(qū)里,33歲的田劍英正在家中招呼幾位農婦用竹子趕制一種叫“咚咚喹”的土家族樂器,它如袖珍型笛子,只有飲料吸管般粗細和長短。

    不久后,將有800多名學生到景區(qū)的撈車河村研學,田劍英會給孩子們傳授吹“咚咚喹”、跳擺手舞等才藝。今年以來,村里已接待研學人員5000多人次,還與相關企業(yè)達成規(guī)?;献鞯囊庀?。

    “在鄉(xiāng)村振興中傳承民俗,大家收入提高了,我們村的文化也活起來了?!碧飫τ⑿χf。

    生態(tài)“美”在更宜居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的張家界、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zhèn)”芙蓉鎮(zhèn)、風景秀麗的鳳凰古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生態(tài),是大湘西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今,它還是鄉(xiāng)村振興中的“富民經濟”。

    在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排牙山林場,幾千畝漸漸變紅的水杉林深受游客喜愛。

    排牙山林場場長丁紅告訴記者,兩年前,當地村民產業(yè)比較單一。去年開始,林場和周邊村子修建了柏油路和停車場,還打造了自駕基地、森林木屋,舉辦山地自行車比賽,實現營收500多萬元。

    “現在我們都相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倍〖t信心滿滿。

    從“外在美”邁向“內在美”,從“環(huán)境美”邁向“生活美”,走進大湘西,這樣的轉變并不鮮見——

    “竹在林中生、梅在竹中留、鳥在梅間鳴、人在畫中游”,這是游客在湘西州永順縣靈溪鎮(zhèn)洞坎村陳家坡看到的圖景。在致富帶頭人陳健的帶領下,當地種植梅花100余畝,改造特色民居19棟,配套建成旅游公廁、游人步道、生態(tài)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原本來客稀少的村莊成了休閑度假的景點。

    而在湘西鳳凰縣麻沖鄉(xiāng)竹山村,人文風情、特色建筑和古跡遺存,讓鄉(xiāng)村旅游帶火了度假經濟的發(fā)展。2020年,竹山村接待游客22萬人次,全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1800元增至13800元,村集體年收入達到58.8萬元。

    56歲的竹山村村民吳旗榜說,現在到村游客越來越多,村民環(huán)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按謇锔愕酶蓛粽麧崳慰筒旁敢膺^來?!?/span>

    村村寨寨錯落有致,鄉(xiāng)間小道整潔美觀,花草蔬菜點綴其間……呵護美好家園的共識,一步步深入人心。

    敢想肯干人最“美”

    鄉(xiāng)村振興,關鍵在人。

    張家界市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xiāng)合群村有黨員39人,村黨支部將他們分成五個小組,分頭負責村里“五大產業(yè)”——優(yōu)質稻、黃桃、丑柑、林下經濟和文化旅游,帶領村民干實事、謀振興。

    “鄉(xiāng)村振興路上,共產黨員就要說到做到,并且做得比說得還好?!焙先捍妩h支部書記鐘白玉說。

    年輕黨員谷俐2019年大學畢業(yè)回村,一年時間里,從曬種催芽到育秧播種,從病蟲防治到收獲烘干,他做了厚厚幾本筆記,全力提升村里的優(yōu)質稻產業(yè)。

    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鄉(xiāng)村振興的隊伍里。25歲的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施康2020年放棄城里的穩(wěn)定工作,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作為村里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學生,他在抖音平臺上用短視頻為父老鄉(xiāng)親直播帶貨,一年賣了上萬斤臘肉。

    “精準扶貧提出時,我才17歲。如今我25歲,在最好的年華迎來了鄉(xiāng)村振興,我不想錯過這個建設家鄉(xiāng)、體現人生價值的機會。”施康說。

    在一線必須要有助力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尖刀隊”。按照在鄉(xiāng)村振興中持續(xù)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的相關部署,今年5月初,湘西州選派2700多名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干部入村駐點,踏上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新征程。

    1987年出生的田曉有較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今年5月18日被選派到十八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實現鄉(xiāng)村振興,年輕人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可以大有作為?!碧飼哉f。

    鄉(xiāng)村振興路上,敢想肯干的人最美。新征程上,奮斗者們已經出發(fā)!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