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收購,可以把中信證券在中國的業(yè)務優(yōu)勢和里昂證券的全球客戶基礎匯集在一起。
——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
中信多次試探境外合作
中信證券與境外機構的合作意向早已有之,據(jù)媒體報道,公司與美國原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的合作因金融危機于2008年擱淺;2009年公司又與一家獨立投資銀行合資建立了一項投資銀行業(yè)務。此次收購里昂證券的工作在2010年便已開啟,其收購方案也歷經多次大的修改而最終敲定。
有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券商內地各項業(yè)務出現(xiàn)下滑,大型券商發(fā)展遭遇“瓶頸”,因而瞄準境外市場。上述分析人士稱,此次收購與公司戰(zhàn)略布局有關,國際化是大型券商必然要走的一步,走出去以分享國際市場的發(fā)展機會。(記者 李蕾)
■ 看法
李大霄:正是收購時機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此次中信證券出手收購里昂證券,相比此前收購貝爾斯登的時機要好很多。目前全球資本市場和資產價格在經歷了極高和極低之后,已基本回到合理水平。
李大霄認為,此次收購使券商開始將自己的業(yè)務與全球市場結合起來。他說,雖然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券商業(yè)績有所下滑,但不意味著國內券商遇到瓶頸,國內資本市場依然有很大的潛力,而中信證券的業(yè)務架構與國內券商相比還是較為合理的。中信證券與里昂證券在理念和觀點方面有其一致性,此次結合是中信證券全球配置資源的需要。
李大霄同時也表示,中信證券與里昂證券的結合也面臨難題,即中西方文化融合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