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日報·掌上張家界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 朱付勇 通訊員 全海躍
11月18日,張家界市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龍泉村村民盼望已久的應急提水工程成功出水,該工程由市應急管理局主推、桑植縣應急管理局具體實施,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按照“短、平、快”的原則,采取高揚程遠距離高壓汽油水泵提水、軟質(zhì)耐高壓水管送水模式,水源地棒棒泉至龍泉村水池埡集水池高差約450米、距離3.5千米,每小時提水約5立方米。
近日,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黎盛法和桑植縣應急管理局書記向延吾在桑植縣官地坪鎮(zhèn)龍泉村調(diào)研時發(fā)現(xiàn),該村海拔高、水源來水少、人畜飲水需求量大,坡陡彎多的路面在冰凍后,送水安全風險將急劇增加,群眾對水的渴望非常迫切。通過了解,該村后盾單位桑植縣衛(wèi)健局及早謀劃部署,5月份統(tǒng)籌29萬元資金在龍泉灣、江家峪打橫井找水,改善了60戶205人飲水條件。隨著干旱的持續(xù)發(fā)展,水源來水量小且大部分水池水窖已無存水,地理條件也不適合打豎井,人畜飲水問題成了龍泉村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積極組織應對,在充分發(fā)動群眾自救的情況下,為群眾送水524次,最大程度的滿足了群眾用水需求。在了解到90%的群眾家中均建有水池水窖、棒棒泉來水量大后,便和村干部一起論證能否將泉水通過應急工程措施提到水池水窖的可能,提水方案明確后立馬進行了分工,縣應急管理局負責調(diào)配設(shè)備、技術(shù)指導等,龍泉村負責設(shè)備運送、管線鋪設(shè)等。
在得知要將棒棒泉的水引入水池水窖后,龍泉村50余名群眾積極參與到各項工作中,首先面臨的攔路虎就是高差400多米、長2千米且林密壁峭的山坡,唯一的便道也是多年無人行走長滿茅草。為提高效率,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砍草清路,有的運送水管,有的穿插在密林中鋪設(shè)水管,有的檢查固定水管,僅用一天時間便將3500米輸水管鋪設(shè)完畢。
在距離棒棒泉不到200米的地方,有一道近30米高的懸崖,懸崖上只有一條加裝安全繩后才能通過的一人寬便道,水泵、汽油等體積大、重量大的物資則只能通過江埡水庫用船運送到山腳后,再用肩扛背負的方式步行近一小時搬運到棒棒泉。龍泉村文書羅國平,患有腳疾行動不便但仍身先士卒攻堅克難,帶領(lǐng)群眾將百多斤的水泵安全搬運到水源地;桑植縣應急管理局總工程師廖陸明,全程參與此次應急提水實施,負責高壓水泵運行指導,爬山涉水親力親為,親人去世后仍堅持至成功提水才匆忙趕回縣城。
看著從棒棒泉引上來的清澈泉水,81歲的老書記谷臣興激動的說到:“千百年來從沒把棒棒泉的水搞上來過,沒想到今天能喝上棒棒泉的水,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guān)心,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真實寫照!”
龍泉村黨支部書記鐘吉彬介紹道:“今天提水成功,村民們近幾個月的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雖然只是臨時應急措施,但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等村里的四個公用的大蓄水池裝滿后,會繼續(xù)為每家每戶的水池蓄滿水,可以解決全村10個組280多戶800多人的飲水困難,下一步我們會管理分配好水源,水源不能到達的地方,我們也會繼續(xù)組織車輛為缺水的農(nóng)戶送水?!睘楦兄x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局幫助化解龍泉村飲水難題,黨支部書記鐘吉彬、駐村第一書記向曉暉特地送上“為民辦實事”“為民解困”錦旗。
通過此次應急提水試點,張家界市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對返鄉(xiāng)群眾急劇增多、冬季送水風險研判摸排,在氣象條件不允許而河道來水、水庫蓄水持續(xù)減少、打井地質(zhì)條件不充分情況下,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合理利用有限資源,把“短、平、快”的應急提水作為抗長旱的主要措施,在打井、找?guī)r溶水和地下河流的同時,采取高揚程、長距離高壓水泵向高海拔地區(qū)臨時應急提水,充分挖掘供水潛力,全力開源保供,結(jié)合實際做細做實應對方案,高海拔地區(qū)、人飲安全風險較大的村居做到“一村一策”,提前送足備足生活用水,確保安全高效應對。